? 日前,通川區實驗小學聯合朝陽派出所、塔沱市場監督管理所,對校園周邊對學生健康成長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店、文具店、餐飲店等進行大排查。朝陽派出所、塔沱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組對學校周邊門店的證件、經營范圍、安全臺賬、進貨渠道以及“三無”產品等方面作了全面檢查,這是通川區教科系統每年春秋季學期都要開展的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防范化解學校食品安全風險,保障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通川區教科局把學校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抓細節,重落實,積極開展校園守護行動,嚴格監管全區學校、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健全機制壓實責任
“我們建立完善了《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消毒制度》《采購食品制度》《食品驗收制度》《食品留樣》等制度?!苯?,記者在通川區七小新錦學校采訪時,學校后勤處副主任李曉霞介紹了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通川區教科局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不斷加強全鏈條細節管理,確保學生食品安全。
該局成立了食品安全領導小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督查指導各學校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各校(園)明確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定期開展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整改,排查風險隱患,制定食品安全應急預案,落實食品安全相關管理制度并上墻。
該局制定了“十四五”學校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及時貫徹落實市教育局關于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組織各學校分管副校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具體負責人和幼兒園園長參加“四川省校(園)長食品安全專題培訓視頻會”。
加大投入強化硬件
全區非常重視學校食品硬件建設,良好的硬件設施為食堂的規范運行、衛生運行、安全運行提供了堅強保障。
新建了七小新錦、達高中培文食堂,魏興實驗學校食堂進行了重新布局。組織、督促完成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積極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和食堂智能化系統學校端(物聯網)建設。區屬學校、幼兒園食堂均已安裝“明廚亮灶”設施設備,完成率達100%。通川區一小率先引進高新技術設備“校餐安”智慧監管云平臺,從“明廚亮灶”單一的事后追責,升級到平臺管理進行食材預警(食材臨期提醒),操作流程監管(保證食堂食材安全,工勤人員固化操作,防篡改圖像留痕,加強對操作環節的管理),事后追溯(發現問題能及時溯源)。
如今,全區56所中小學校,有食堂55家;幼兒園共88所,有食堂83家,均具備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均是自主經營。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大宗食品實行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
部門聯動加強監督
每年春、秋季開學,通川區均要組織“開學工作檢查”,分成10個小組,由包片領導帶隊,對轄區學校開學工作進行督查,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對存在問題的學校責令立即整改到位,并實行“回頭看”。
每年春、秋季,區教科局與區市場監管局均要聯合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檢查,成立了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組織各市場監管所專項督查轄區學校、幼兒園食堂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工作。與區食安辦聯合開展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和衛生防疫工作督查,隨機抽取學校,督查學校及周邊食品安全、衛生整治情況。
區教科局、區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對大米加工廠以及油、米供應商的資質、加工環境等的督查,對未達要求的場所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同時,與轄區城管、食藥所、街道辦事處等部門組成聯合整治小組,開展校園周邊游攤小販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專項整治。
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該區將食品安全納入中小學安全教育內容,圍繞“尚儉崇信,守護陽光下的盤中餐”主題,組織各學校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學校通過食品安全和健康營養知識主題班會、知識競賽、主題手抄報、主題板報等,多種形式宣傳食品安全及營養健康知識。通過活動開展,同學們增強了食品安全意識,能夠辨別垃圾食品、“三無”食品,做到不挑食,不浪費食品。
學校還通過宣傳標語、小手拉大手、國旗下講話等活動讓師生樹立食品安全意識,增強食品風險抵御能力。利用電子屏全天滾動播放宣傳,讓食品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利用課外活動由校醫開展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科學飲食結構、如何預防傳染疾病等講座,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此外,邀請了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通過開辦專題講座、校園公開課、現場競賽答題、專題展覽、現場咨詢等活動,向學校師生宣傳食品安全知識。
學校還舉辦“學校食堂家長開放日”和“商家食安承諾簽字”等活動,讓家長參與到食堂的管理中,確保飯菜質量,做到安全衛生。如雙龍鎮中心校開展了“家長進食堂活動”,邀請家長、社會人士等到學校食堂實地參觀,主動接受監督,通過座談、留言簿、舉報箱等方式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并及時反饋。
區教科局還協同市、區相關部門,每學期對學校食堂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各學校也定期對學校食堂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王萬禮 楊秀琴 王小梅)